1、 系統還原的音色與本人音色有差距
人對自己的聲音是最熟悉的,當面對一套音響,用話筒唱歌的時候,如果音響里發出的聲音和人腦子里自己的聲音印象不同的時候,人就會下意識的改變唱法,去尋找更接近自己聲音的發聲方式,就等于去模仿自己的聲音。由于不能完全放松地去演唱,嗓子很快就感覺到疲勞了。而音響調試人員在調試話筒的時候,是用自己的聲音調試,人對自己的聲音缺陷比較了解,因此很多調試人員會針對自己的聲音缺陷,用調音臺均衡去進行美化處理。這種針對自己的聲音缺陷進行美化的處理方式,對自己是有效的,但是對別人可能就無效了,因為每個人的聲音特色不同。比如你對自己聲音不亮提升中高頻的處理方式,換到一個聲音很亮的歌手身上,中高頻就過頭了,如果你不去調回來,歌手唱歌時就會刻意壓暗自己的聲音,這樣唱歌就累了。
要使唱歌“不累” 調音需技巧
所以,話筒感覺累的根本原因在于整個音響系統的還原性不好,不能把歌手自己的聲音還原出來,讓歌手在演唱的時候需要分心去尋找自己的聲音,由于不能完全放松,所以就累了。因此,話筒調音的思路,不是刻意美化自己的聲音,而是還原自己的聲音。
2、 系統瞬態響應不好
所謂瞬態響應,也就是平常說的速度感不好或機動性不好,可以簡單理解為“來得猛去得快”。比如你發出一個短促的爆破音,比如“?!?,通過話筒一直到音箱發出聲音,也應該是一個短促的“?!甭?。但是如果系統瞬態響應不好,這個“?!甭暰蜁憩F得出聲慢、收聲也慢,夸張來講,短促的爆破音就會被拖長為“布-哦-”,從而失去了短促爆破的特征,導致出現動態失真。"
為什么系統瞬態響應不好會令唱歌吃力呢?其實在唱歌時,對于歌詞的演繹,不同于平時講話,唱歌是需要依靠氣息控制把握音色、音高、節奏和強弱的表達。如果系統瞬態響應不好,那么按正常習慣唱歌,感覺就表達不正確。比如某段歌詞需要突然迸發,但聽音箱發出的聲音沒有按照正常的方式表達出來,那唱歌的人就會下意識地用增強氣息的方式來演唱;比如演唱者為了找回丟失的感覺,也會增強氣息把感覺丟失或減弱的細節部分再突出出來,用氣多了,自然唱歌就累了。
什么原因會導致系統的瞬態響應不好?可以說從話筒到調音臺(或前級)一直到功放到音箱,各個環節都有影響。所以,要想獲得唱歌不累的效果,后期的調試僅僅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做法,關鍵還是要在于系統配置的時候選對產品。如果產品有良好的瞬態響應,那到后期調整的時候就能事半功倍。這也是一些品質優良的產品組成的系統,話筒甚至不需要怎么調整就能出來基本滿意的聲音的一個原因。為了更好地滿足商業要求,就需要工程商在前期的設備選擇上多做一些工作,盡可能選擇一些瞬態表現相對較好的產品。既容易滿足客戶要求,也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。